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政府治理与领导智慧,这个题目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政府治理依靠什么(理念)来治理?二是领导智慧在政府治理当中的重要作用。
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一个依靠法律,第二个依靠领导。今天讲的领导智慧,也是政治智慧,如果政治人物离开了领导智慧,也就没有领导力。政府治理中“刚的东西”很重要,但是光有刚不行,还要有柔的东西,要有领导智慧,刚柔要结合。今天讲的政府治理,就是把领导智慧这个“柔”的东西强调一下。
报告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治理贵在智慧;二是领导智慧所包括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不但是政治学研究的内容,也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内容,政府治理贵在智慧,治理与智慧二者相辅相成。
政府治理的热点很多,现在都在强调法律,强调规矩,强调如何加强法律制度,强调如何规范行为。早在春秋战国的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空前的繁荣,先哲思想家们就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管子就说过:“民安是国安也”,也就是说国安的基础靠民安,“心治是国治理也”,政府治理的核心是“心治”。讲德治,讲人治,讲法治,更要讲“心治”。德里有心,法里更要有心,如果无视法律藐视法律,不把法律放在心中,法律就是形式。古人说的好,“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政府治理先要治心。现代社会当中各种的矛盾,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与心理有关系,包括信仰、道德价值取向、社会心理需要以及心理认同。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生活中冷漠太多,温暖太少。治理的真正难处不在于法律,而在于心理认同。有的法律人们为什么不接受,因为落后于现实。现在忙的不是制定法律,而是忙着把某些法律修改掉,因为落后于时代,很多法律条文内容相互打架相互矛盾,需要梳理完善。
政府治理,贵在领导智慧,这个智慧是什么呢?智慧就是积极的心理能量。人们不难发现,有智慧的人比较愉快,有智慧者健康长寿。有智慧者人际关系处理的好,相互之间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有智慧的领导作风好,平易近人,不恃强凌弱,领导效果好,威信高。德高望重的领导者几乎都是智者,心态安宁,心胸宽广,看得远,看的透。有些领导虽然位高权重但缺少智慧力量,这样的领导就是爬到高位也往往避免不了个人政治生涯上的悲剧。
领导智慧,也是人生智慧。在生活道路上,走得快需要“力”,走的稳需要“心”,走的又快又稳就需要心跟力的结合。政府治理道理也是这个理。推进治理现代化,这个现代化需要快,慢了搞不定,慢了落后于时代。但一味图快,搞不好就跌倒了,为什么呢?走不稳,社会心态不稳。心不稳容易缺智少慧。追求速度,还要追求效率效益,追求踏实稳定感,这个稳定感就很重要。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之力莫大于心”。在他年轻的时候,受明代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写了一篇重要文章叫《心之力》,文章八千多字,气势磅礴。特别强调人要有精神,“精神一到何事不成?阳气发出金石可透”。心是力的根本。治理问题解决好,首先要重视把心的问题解决好,把民族精神气质,社会生活的刚阳之气,民族的正义之气培养出来,就抓住了治的根本。治理不是管制维稳,治理不是控制打压,而是生活中那种心态安宁。现在我们少这个感觉,大家都比较焦躁。老百姓生活还不安稳,一波又一波不断重复涨价的行为,追求短暂利益可能会失去民心。依靠涨价来活跃经济,推动市场,搞治理现代化,是本末倒置了。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谈“人心民意”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号群众路线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这句话很重要。追求中国梦,实现治理现代化,社会环境的风要清,同时,还要有奋发图强的精神,大家的气要正。风清属于外界的东西,气正属于内在的东西,风清气正才能心齐,心齐既依靠外界环境的改善,还要依靠正气的维护。
之所以心不齐,是因为气不正,气不正,是因为风不清。现在各行各业的风都不太清,浊风扑面而来,哪个行业没有?学术界、经济界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政界更不用说了,风不清气不正造成的结果是心不齐。国人心不齐治理现代化怎么实现呢?这个关键问题不能忽略,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心齐”的问题要牢牢抓住不放,心到位比什么到位都强。心不到位,就没有责任心。官员不给老百姓办事,拼命想着给自己拿权办事,损害政府形象。军心不稳就成了乌合之众。
心如何到位呢?一是责任心。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不是祸害一方。现在有的地方部门管水的成了“水霸”,管电的成了“电霸”,管个厕所都成了“厕霸”,管路的成了“路霸”,这些霸只能祸害一方,无法造福于民。为官一任,不管是大官小官,能造福这一地方,说明有社会责任心。二是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要对人好一点,对老百姓疾苦多关心一点,领导不易群众更难。那些走在路上奔跑的,挤地铁坐公交的,租不起房子住地下室的,多数都是低层百姓。个别领导待遇优越生活安稳,你还说当领导太难,这个道理讲不过去。三要有感恩心。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帮助和关怀,这些关怀包括家庭、组织、社会以及身边的亲朋好友。信八字、信风水,难有感恩之心。别人是正常路径,你是非正常渠道,“横空出世”没有感恩之心。我们的官员,政府领导也是“出家人”,离开了家乡,走向工作岗位;离开了小家庭,成了公家的人,你从“私家”走出来到了公家,你是公家的人了,就要为大家办事,得有公道心。公道在哪里?公道在感恩中。同时,还要有敬畏心,权力不能为所欲为,不敬畏制度,不敬畏权力,不敬畏法律,就会贪赃枉法。
有智慧才有领导力。“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智慧多就拥有一双洞察世间万物的“慧眼”,这个“慧眼”能够洞察人间沧桑,能够高瞻远瞩。就能够明白道理规律,也就有了思路办法。现在很多建筑物搞的千奇百怪,很多地方城市建设面目千疮百孔,很多的事情做的匪夷所思就是因为慧不足,道不生。
领导智慧从哪儿来呢?领导智慧来源于培养教育,来源于学习体会,来源于贵人的相助,来源于导师的指导。最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文化血脉当中来。智慧离不开文化血脉这个根。二是从实践经验当中来。领导智慧离不开丰富的工作实践,很多领导都是经过多岗位长时间锻炼过来的。一些省长省委书记的履历,也都是从工矿车间、田间地头里、科研院所,从基层部门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第三是从群众智慧当中来。领导是群众拥戴的结果。正是群众提供的想法和思路,才提高了领导水平。有的人不当领导水平很差,一旦当上了领导水平就感觉比以前高了。究其原因,正是大家拥戴和智力支持的结果。会议研讨大家都在发言,都在提供思路,把大家的思路变成了领导思路办法,这就是领导悟性。诚所谓听的歌多了会唱歌,走的路多了会看风景,照的相多成了摄影家,写的字多了变成了书法家。四是从修炼感悟当中来。要提倡多读历史,只有历史才能教给你治国治家道理。强调修炼和感悟,现在都看手机、看微信,这是碎片化的东西,它没有历史的沉淀,既然没有这种历史厚重感,如何有感悟呢。
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关领导智慧的思想观点很多,初步归纳起来,体现在尚道、厚德、崇法、公正、养气、选贤、诚信、勤政等各个方面。
一、尚道。《道德经》里从前到后都强调的是如何把“道”和“德”的问题解决好。“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规律法则;二是道路方向。政府治理这个“道”在哪里?“道”从规律当中来,从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法则当中来。政府治理还要把目标方向搞明白,规矩在哪里立清楚。尚道还要循道“道”的本质要求是道法自然。“道”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讲究顺其自然,“地道”强调有始有终,“人道”提倡和睦融洽。政府治理要遵循天道,关注地道,更要重视人道。天道就是要把自然规律、发展的逻辑搞明白。政府治理有许多方面还要注意顺其道而为之。“地道”强调有始有终,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治理总得有个有头有尾有结果。“人道”就要强调修身和睦,敬业乐群,大家相亲相爱。努力做到天道顺、地道圆、人道合,政府治理才能达到理想状态。尚道还要悟道。悟道的根本在于崇尚和谐,贵在善治。和谐就要善治,多从和谐社会上着眼,多从民生保障着眼。要虚怀若谷,上善若水。在治理当中要强调为而不争、顺其自然,减少与民争利,不要人为的制造社会阶层矛盾。
政府治理不唯快而在慢。“慢”讲规律,讲细节,讲操作节奏,“快”不讲规律、不讲细节、不讲办法,只看速度。要张弛有度,刚柔合济,既要有刚的原则性,还要强调“柔”的一面。《道德经》里讲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有的地方简单粗暴,动不动要打压,管制打压只能引起心火,火一上来你就治不住了。现在是火太多水太少,远没有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市场竞争不能强取豪夺,有的行业领域与民互相争利,发展经济变成了与民争利的经济,涨价部门几乎全是垄断企业兴风作浪,这些部门既有垄断市场的权利,同时又有垄断价格的权利。该伸的手伸一伸,该收的手还是要收,如果不收手怎么治呢?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明白“大道在人心”的道理。
二、厚德。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养育万物能够生长庄稼,是因为土壤深厚肥料足。君子有了德行,如同地里有了肥料,就能够委以大任。立德之本莫上乎正心,立德的本在哪?先从正心开始,心不正能量不足。有的官员正心不够,心的热度不够,心就软弱无力。领导的道德境界,就是内外兼修、内圣外王。内修自己的道德心,外修自己的行为,内外都要兼修。我们讲领导形象设计,形象关注外表,根本在心里。内心世界充实,道德修养高,就是个很好的领导。《群书治要》讲治国“六德”。一是宽厚。胸怀要宽广,包容度高;二是诚信。不能弄虚作假,信口雌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三是仁慈。要有仁慈关爱之心;四是恩惠。《孟子?尽心上》讲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这个“泽加于民”就是恩惠。有了地位权力和经济实力,要为社会办好事。五是权威。有权力没有威信那就是权术,权力加上威信才等于权威。六是谋略。要有谋有略有眼光,善谋会断。《群书治要》讲“君子行有四仪”。就是“志动不忘仁,智用不忘义,力事不忘忠,口言不忘信”。“志动不忘仁”教导我们干事情对得起良心。“智用不忘义”就是维护公众道义。“力事不忘忠”,就是忠诚于事业追求。“口言不忘信”,就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有的人信口开河,口是心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个假话掩盖另外一个假话,怎么拥有诚信?《弟子规》说得好,“行高者,名自高。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势是权势、地位,用势服人大家心里未必服气。只有把道理讲透讲明白,以理服人,听着才舒服。
三、崇法。崇法,就是崇尚法律地位,要有法律敬畏之心。法律包括政策、规矩、标准、尺度。古代人们把法视为神器,看作神兽,说了假话干了坏事,神兽就用触角把做坏事的人抵触倒地。只有视法律为神明,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吕氏春秋?察今》说过“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这个“悖”就是混乱的意思。法律也要与时俱进,死守僵化教条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
政府治理的特征是法治精神。领导要率先垂范,自觉遵守法律制度。法律有三苦:一是制定法律者藐视法律,法律自尊受到伤害。二是维护法律者践踏法律。知法犯法,根本没把法律当回事,肆意践踏法律。三是运用法律者曲解法律。歪曲真相,曲解条文,断章取义,唯好恶取舍。许多冤假错案的出现都与制定者藐视法律,维护法律者践踏法律以及执法者曲解法律有扯不开的关系。
四、公正。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包括三点:一是公道;二是公心;三是公平。离开了公道就失去公心,没有公心就没有公平。《群书治要》里讲到,治天下有四术:忠爱、无私、用贤、度量。忠爱谁呢?一是组织,二是百姓。无私,强调的是私心杂念,无私则刚。用贤就是用好人,选用贤良之才。“四术”中的度量就是讲办事的规矩,不能缺斤少两,搞弄虚作假。
五、养气。“道”和“德”里孕育着浩然正气,气就像血脉经络一样,让人充满了力量。养气体现在“五气”上。一是志气,二是骨气,三是大气,四是和气,五是底气。
从志气上讲,有志者事竟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得志。帅印可以不要,但是志气是夺不走的。志气“五个不甘”:第一不甘平庸;第二不甘落伍;第三不甘颓废;第四不甘失败。很多人强调只能成功不甘失败,盛行的是成功学,不盛行的是失败学,很多人研究人如何成功,就是不研究失败,因为大家都恐惧失败。领导甘于寂寞但要不甘于平庸,看淡失败,但是不甘于失败。
从骨气上讲,骨气从那里来呢?骨气与信仰价值有关,为民作主需要骨气。领导如果“缺钙少气”,就谈不上骨气。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人捡了一个宝玉,献给齐国大夫子罕,子罕拿到这个宝物谢绝了,说你的宝我不要,因为我以不贪为宝,你送来的宝是珍宝,结果把我的宝丢掉了,我有珍爱自己的宝。以不贪为宝,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从大气上讲,大气就是浩然之气,大气四个有:有眼光的人才大气,有胸怀的人才大气,有魄力的人大气,有定力的人有大气。有的领导眼光狭窄,心胸狭窄,魄力很小,没有定力,哪有大气呢?
从和气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和气就是亲和力。亲和力从哪里来呢?一要体察民情,二要关注民生。要睦邻友善,上下相亲。领导经常要到老百姓家里去,经常看老百姓想什么缺什么?领导要知道上下相亲的重要性。中纪委王岐山书记这个月15号到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微道私访,这个六尺巷里有故事。清代大学士张英和他的老邻居吴氏两家闹了矛盾,家人告到京城为官的张英那去了。张英写了一首诗送给家人拿回去。诗里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一看明白道理了,就把这个墙往后退了三尺。吴家一看人家退了三尺,也退了三尺,结果就退成了两米。现在这个巷子是宽两米、长一百八十米。让一让还能把自己让矮让低了。万里长城仍然在,秦始皇早就不在了。王岐山去六尺巷希望从古人中学习智慧,人贵在和睦共处。
从底气上讲,信仰追求是底气的最根本的要求。要有精神状态,要有群众的支持信赖,要有公众满意度,这几样都没有,哪有底气呢?有的领导魂不守舍没有底气,说明精神状态欠佳,支持信赖不够,群众满意度不高。
六、选贤。事在人为,人始终是第一位的。《群书治要》里讲到,“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智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奸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大意是用人六大隐患:让贤能的人为政,却与不贤的人去限制他;让有智慧的人谋虑政事,却与愚昧的人去评论他;让品德良好的人施行政令,却与奸邪的人怀疑他。虽然想成功,怎么可能办得到呢!《道德经》里,老子也讲过“善用人者为之下”的哲理。意思是善于用人你的态度得谦虚得恭敬。刘邦为什么能成天下,大家去陕西的汉中拜将台看看,刘邦搞一个很大的台拜将拜谁呢?拜的是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求谁呢?求诸葛亮。都是活学活用“善用人者为之下”的道理,成就了一番功业。
七、诚信。诚为政事之本。子贡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就可以了。子贡又问: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接着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当政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这也就是民无信不立,信为治理国家之本的道理所在。政府治理要讲诚信,领导要诚实守信、说话算数。政府要依法办事、信守承诺。 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点,诚信是领导的大智慧。我们现在都在玩权术,推崇厚黑学,玩来玩去歪门邪道就玩出来了,把诚信丢了领导的大智慧就是诚信。
八、勤政。勤政就要注意要消除虚伪、隐私、放纵、奢侈,勤政“四患”。治理国家强调勤政不能浮躁虚假,不能以满足私欲为乐,更不能放纵行为,让奢靡之风绵延。勤政为民品质自高。领导要有德行,官要有品位,品在哪里呢?品在勤政为民当中。为此,要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勇于担当,讲究时效,要踏实苦干真诚实在。领导生涯里“两个碑”要立好,一个是口碑,第二个是丰碑。口碑好办,丰碑难立。口碑就是口口相传,众口称颂,丰碑就是国史记载,英名常存。丰碑是大英雄、伟人所享有的崇高荣誉。领导渴望追求丰碑,但能赢得口碑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