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主页

《人民日报》刊文——吴江:学习十八大精神,推进人才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7-06-05]

人才优先是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思想

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是十八大报告对未来人才发展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人才优先是由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 ,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创新与发展 , 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思想 ,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标的必然要求。基本含义就是 : 把人才问题摆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 不论是农业发展、工业发展 , 还是服务业发展 , 人才发展都应该处于优先的位置。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人才为何要优先发展呢 ? 主要是基于我们对两个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首先 , 人是各类生产要素中最活的要素 , 在各种生产要素中 , 人的要素具有优先位置 , 人的发展要放在优先位置。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 人才优先发展的内涵揭示出作为人才作用的内生性规律 , 即人才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 , 他的知识技能不是被动服务经济发展 , 而是通过优先投入和积累 , 不断激发和释放人才的创造活力 , 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和源泉 , 人才是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 , 解放生产力的本质是解放人的创造力 , 只有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 人类的进步文明才有实现的可能。知识和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 另一方面又使人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 让智力活动、创造性活动在人的活动效率的天平上越来越有份量。这种历史性变化的社会意义 , 是难以估量的。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是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优势 , 转化为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

其次 , 人才优先发展揭示了国际人才竞争的必然规律。从许多国家实现赶超发展的成功经验看 , 只有重视人才开发 , 才能形成后发优势。 20 世纪初美国赶超英国 ,20 世纪中叶日本赶超美国 , 韩国赶超西欧 , 都是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和人力资本优先积累的结果 , 也是发达国家长期保持科技领先、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历史发展证明 , 当发挥主导作用的技术革新的势头消失 , 或者起主导作用的潜力发挥殆尽时 , 经济发展就会趋缓 , 甚至停滞 ; 当有新的主导技术革命和革新的形势出现时 , 经济发展才逐步回升。一次经济危机既宣告了旧的技术革命的谢幕 , 同时也昭示了新的技术革命的登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缺乏新的技术革命的支撑 , 绝非只是金融领域内的问题。科学技术是解决世界诸多重大挑战的关键 , 而人才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自 2008 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 , 使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较长的衰退期 , 这就预示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 , 也必将带来新一轮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激烈竞争。谁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 谁就能够掌握推动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 , 抢占全球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人才流向不均衡 , 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向发达国家 , 穷国人才流向富国。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 , 世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 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就业机会和收入大幅度增加 , 对海外人才产生了很大吸引力。因此 ,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 加大人才投入 ,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 有效盘活人才存量 , 抓紧培养和引进紧缺人才 , 加大自主创新能力 , 为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还要看到 ,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 , 我国人才竞争力在全球范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依然较低。因此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 在人才战略上领先一步 , 积极有效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 , 瞄准发达国家 , 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 大力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 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以重点领域的突破 , 带动整体优势的发挥 ,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 为实现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一要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 ,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整体素质 , 实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和持续开发。二要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 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 , 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加强人才发展宏观调控 , 加快调整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 , 实现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整体和谐 , 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 , 提高投资效益 , 推动政府、社会、用人单 位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资源开发 , 促进人才资本优先积累。四要坚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要通过深化人才制度改革 ,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 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 , 用环境凝聚人才 , 用机制激励人才 , 用法制保障人才。

要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 , 把人才优先发展部署和实现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尤其要克服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倾向 , 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 ,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 积极推进人才制度创新 , 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党管人才的核心要义是集聚人才的执政责任

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人才开发规律的深刻总结和自觉把握 , 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的科学判断与战略选择。党管人才的核心要义是集聚人才的执政责任。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广开进贤之路 , 广纳天下英才 , 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这就说明 , 人才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 , 同时也就上升为与党员队伍、干部队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执政资源 , 成为执政党实现执政目标的最可依靠的优势资源。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内涵 , 就是坚持和加强执政党对人才发展事业的领导 , 把各类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的组织或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更多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中来 , 这将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 , 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同时 , 党管人才的制度意义还在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 科学领导人才发展 , 始终用党的先进性确保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 , 始终用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始终用党的方针政策激励和保障广大人才的创造活力。

所以 ,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报告提出的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党管人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组织原则 , 它反映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 是新形势新阶段党管干部原则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 , 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的目标一致、方向一致 , 管理手段和形式却不尽相同。党管干部的 " 管理 " 的涵义类似泰罗与法约尔的科学管理 , 主要强调的是一种中观、微观的管理 , 包括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激励等环节 , 带有鲜明目标的控制 ; 党管人才的 " 管理 " 的涵义则类似孔茨与小詹姆斯的协调管理 , 主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 包括规划人才发展战略 , 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重大政策 , 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和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 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服务等。从管理理念上看 , 党管人才价值取向更高 ; 从管理的对象上看 , 党管人才范围变宽 ; 从管理的内容上看 , 党管人才内涵变深 ; 从管理的模式上看 , 党管人才方法变活。

当前 , 要着力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部门对党管人才认识不到位、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不够适应、党管人才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党是最有力的领导核心 , 只有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 , 才能有力有效解决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 调动各方面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促进人才强国战略更好实施和建设人才强国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人才强国的标志是人才国际竞争力

人才大国与人才强国都是国际比较词汇 , 但差异很大 , 其核心差异就是 : 人才大国基于人力资源大国提出 , 是对人力资源大国发展阶段的超越 , 更关注人才的数量和规模差异 ,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以人才数量和规模为视角。而人才强国概念含义更为丰富、深刻 , 基于人才大国概念提出 , 是对人才大国发展阶段的超越。 更关注人才的综合实力 , 即更关注人才质量 ,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以人才综合实力为视角 , 更关注入才素质结构、专业结构、高层次人才的比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等方面的差异。

大与强一字之差反映了我国人才资源状况与发达国家人才资源之间的差距 , 大是我国人才资源存量的优势 , 这个优势不能说明 " ",强主要体现在人才的质量、结构和效能上 , 我们的差距就是大而不强。 有几个数子很能说明问题 : 我国在 2010 年人才总量是 1.2 亿 , 2008年增加 780 万人 , 绝对数可谓是世界第一 , 占我国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 11.1%; 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 5700 多万 , 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经济活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占比 11.1%, 而发达国家都是在 30% 60% 之间 ; 在经济活动人口中 R&D人员每万人我国只有 33.6 , 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 80 120 人之间 , 像芬兰、瑞典都在 240 人之多 ; 在我国的研发人员中 , 研究人员只占 47% 左右 , 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60% 的比例 ; 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是 25.6%, 而发达国家都在 35% 60% 之间 ; 人才对国家 GDP 的贡献度我们只有 26.6%, 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 70% 之间。 2009 年我国 " 合格工程师 " 的数量 , 在参与排名的 55 个主要国家中位列第 48 位。我国工程师所创造的产值只有美国工程师的十六分之一、德国工程师的十二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世界一流科学家我国仅有100 多人 ,仅占世界的 4.1%, 而美国高达 42% 。突出问题是 : 我国人才数量增长快而人才质量提升慢 ; 人才素质变化快而人才结构优化慢 ; 人才投入增加快而人才成果转化慢。概括说 , 高端人才不够用 , 低端人才不适、用 , 年轻人才不敢用 , 特殊人才不会用。

人才强国的标志是人才国际竞争力 , 要看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拥有多少 , 培养人才的一流学校、一流科研机构、一流的企业有多少 , 人才对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贡献有多大 , 最根本的是要看有没有一流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制度。所以 , 十八大提出 , 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 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 要下大力气解决我国人才开发的质量、结构和效能问题 , 尽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 这是未来 10 年迈向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此 , 十八大报告还提出 ,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 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 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