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里,互联网早已渗入生活,无处不在,网络为我们的日常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隐患。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网络借贷行业也迅速“走红”,一些网络借贷平台更是瞅准大学生消费群体,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隐藏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
大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消费人群,虽然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但在经济和生活上又没有完全独立。网贷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服务费与逾期费,而这些费用的标准,由网贷公司自定,随意性较强。支出主要靠父母外援的大学生,自身没有收入来源,一旦超出能力范围陷入其中,最终还需父母为他们的高额消费买单,出现逾期不还或是突遇此类小额贷款公司倒闭,会给个人信用留下污点,还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这对大学生与家庭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目前,各个网贷平台层次参差不齐,作为网贷消费新生力量的大学生群体,由于缺少判断辨别能力,一些夸大的宣传噱头,及其容易诱导大学生不切实际的非理性消费。不少不良网贷平台为抢占大学生市场,打着贷款程序简单、门槛低的幌子,隐瞒其实际资费标准,做虚假宣传,诱导学生过渡消费,大学生因进行高额网贷消费而透支生活费,甚至出现违约被告上法庭、陷入“高利贷”不堪重负跳楼等现象,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大学生网贷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同样也是利弊并存的,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与行业自律,导致其蛮荒生长、问题频发。因此很多人对网贷提出质疑,谈及大学生网贷消费总是批评其误导学生盲目消费,但究其根本网贷只是一个工具和平台,其利弊的权衡主要在于使用者如何做。一方面一些网贷平台除为高校学生提供一种消费方式外,也为学生完成学业或是自主创业提供帮助,有利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为自主创业缺少资金的学生提供资金帮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经济意识,完成由父母包办向自我管理的转变。关于网贷消费的争议,其症结则在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对自主支配的财务没有计划性、自制力差,不懂得量入而出,甚至为了满足攀比心理而盲目消费、赶潮消费。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贷相关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工作,降低因网络平台自身带来的风险,防止其对大学生以及金融消费者产生误导,纵容非理性消费。学校与家长作为“监护人”,与其质疑大学生网贷消费,不如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多下功夫,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与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克服追赶潮流、盲目消费、不加节制、铺张浪费等不良消费观念,培养其独立自主、有计划性、合理性的成熟消费理念。
高校也应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的工作,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防范教育引导工作,在入学之初做好消费的引导工作,增强其法律思维的培养,通过向学生普及金融、法律、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等,切实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支配消费、制定计划、适度消费,做到不超前、不预支、不攀比、不从众,养成的良好消费习惯;教育学生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如遇突发事件或困难确需帮助时,应及时与学校、家长主动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引导大学生增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不随意将身份证及复印件转交他人,以防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豪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网贷平台借款,导致自身的权利受到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