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处

学院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内容

西安思源学院关于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相关意见 【 发布日期:2025-03-10 | 阅读次数:11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及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和陕西省教育厅《持续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谋长远、重内涵、提质量,全面推进学校“五自”(即: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质量文化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质量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自”质量文化建设理念为先导,以质量制度文化建设和实施为重点,以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推进学校质量文化全面建设。
    质量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把质量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质量价值观及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培育质量精神文化,健全质量制度文化、激活质量行为文化、完善质量物质文化,着力构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将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持久动力。
二、质量精神文化建设
(一)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文化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持久的内生动力,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意识,充分发挥质量文化育人功能,深化教风、学风内涵,在全校范围内根植质量精神文化,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共同价值追求,并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营造主动研究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和改进工作质量的氛围。强化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质量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意识,夯实质量文化软实力。
(二)确立科学的质量价值观
    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凝练形成以“追求卓越”为核心,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价值观。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与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养成崇高的质量道德
    实施质量文化浸润工程,引导师生以追求卓越质量为崇高目标,增强质量意识、标准意识、责任意识,使质量理念深入人心,自觉地心系质量、关注质量、敬畏质量和维护质量,把质量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和自觉行为;教师要具备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严谨治学、崇教爱生、团结协作的质量道德,形成人人关心质量、时时重视质量、处处体现质量的道德文化氛围。
三、质量制度文化建设
(一)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标准是质量保障的基本依据。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建立健全覆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全要素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国家标准,以及国家三级专业认证的行业标准,积极参照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标准及实质等效原则,构建并完善学校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等质量标准体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质量管理制度是质量保障的有力支撑,构建完善的管理、激励、评价制度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一是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大学文化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等相关制度。二是制定公平、公开、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质量贡献为导向,将质量要求纳入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教职员工立足岗位,追求卓越,注重质量,潜心育人。
(三)健全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健全自我评估制度,坚持产出导向,施行多元化、分层次、全方位的专业评估,并做好课程评估、实践教学评估(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毕业设计(论文)、试题试卷等专项评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建立执行与监督适度分离又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执行—监督—反馈—改进—跟踪”闭合循环的流程,健全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四、质量行为文化建设
(一)强化质量管理行为
    各二级单位要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学定位,积极贯彻和落实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建立落实学校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机制,对重要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将本部门工作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营造求真务实、民主平等、不断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以精细、自律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方式和质量习惯。
(二)内化教师行为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质量目标,将高质量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把自己的质量理念和教育智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优化学生行为习惯
    学生是学校质量行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质量行为文化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将质量理念外化于行。一要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各项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学生专注学业进步;加强诚信教育和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养成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行为习惯;二要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三要积极参与信息反馈与文化传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质量反馈及评教活动,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监督,营造师生良性互动的教育生态;引导学生积极传播弘扬学校质量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五、质量物质文化建设
(一)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优化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学缘结构;健全“双师双能型”队伍培养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强化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二)改善教育教学资源条件
    以满足教学、科研与实践需要为前提,加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智慧教室、体育场馆和实习基地条件、现代化教学媒体、图书信息资源、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校园网络、高质量教材等建设力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三)打造优良育人环境
    一是优化体现学校整体精神风貌、质量形象、审美风格和文化品位的环境,要在校舍建筑、校园绿化、学校标识、文化景观、校园雕塑等方面鲜明体现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二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的展示,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强烈感受和体验质量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六、组织与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由校长、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其他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全校各职能部门与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全面参与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形成质量共同体。
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处,由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与协调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
    各二级单位、党委宣传部要加强质量文化宣传教育,利用校报、网站、新媒体等媒介,进行质量文化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与经验推广;通过举办各类讲座、专题研讨等,强化师生质量意识认同感。各二级学院要围绕学科专业特色,深化开展“一院一品”活动,打造质量文化品牌。
(三)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
    以学校“一中心六环节双循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构建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定期对各项质量保障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实时跟进了解各项制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师、生、利益相关方),形成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打造具有思源特色的质量品牌。

西安思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版权所有 © 西安思源学院
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