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遗浸润高校公共艺术课堂,创新秦筝文化育人模式
2022年9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唐倩老师依托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筝文化资源,构建了我校独具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秦筝与非遗传承》。本课程隶属于公共通识选修课艺术与审美模块,是实施美育教学的重要举措。通过教师对“秦筝”的现状、发展及前景、影响等方面多维度系统讲授,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使学生具有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创新能力。并致力于把我校建设成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高校。
唐倩老师聚焦于社会问题,以非遗文化为教育契机,充分发挥陕西本土非遗文化“秦筝艺术”的作用,将非遗文化与高校公共艺术课堂相结合,实现非遗文化育人的创新教育模式。除此之外,还举办了“非遗秦筝进校园 ”公益活动和相关社会服务工作,并受到《中国日报》《中国网》《东方网》等知名媒体的关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二、创新非遗课堂与教学
创新课堂模式。唐倩老师以陕西地方特色“秦筝”非遗艺术教育为主体课程内容,利用新媒体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构“线上+课堂+实践”三位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团队相继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课程等,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扩大受众群体,提升教学效果以及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第一,将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带入大学公选课堂,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第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引入。通过提问、讨论以及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每次教学结束后,唐倩老师都会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的教学效果,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唐倩老师课堂
三、回顾过往,落地生根,硕果累累
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唐倩老师获得第六届陕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作为牵头部分负责人获批2023-2025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立项陕西特色线上课程1项;校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本科规划教材1项;主持、参与省级、校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本科课堂教学创新培育项目1项;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师;2024年获得校级教学能手;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二等奖, 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国教育电视台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的“青春飞扬国际文化艺术盛典”获得银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