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说:“比亚迪的电动汽车能够卖到香港。甚至能卖到国外,却卖不到广州。”他的一席话,直指地方保护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阻力之大。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客车企业,关于地方保护的抱怨,愈演愈烈,很多企业认为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初衷很好,但当前最大的瓶颈就是地方限制。
由于整车企业在外地生产整车不用纳税,这就使很多车企被迫选择异地建厂,不仅分流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投入,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购车用户在购买外地产新能源汽车时,购买方当地政府无法从财政拨款中支出一部分给予补贴,造成购车款居高不下的窘迫现状。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政府都明确规定,若是整车想进入当地,则必须采购当地企业的零部件,这也给整车厂在配套时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很多零部件的标准规格都尚未统一,整车厂在销往不同地区时选择不同企业的零部件就意味着这要有不同规格与之相配套,这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大规模商业化推广。
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3年来,政府相关部门意识到了地方保护的弊端,不断推出政策试图打破这一瓶颈。此次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通过政府统一招标的方式,选取出真正符合推广条件、各项指标的优良的产品,供试点城市采购。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广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上,政府的“拳头”应该更硬一些。此次的《通知》或许只是破除地方保护“藩篱”的一个开始,期望未来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政策,有效地清理新能源汽车推广道路上这一大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