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致辞 人文教育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兼批实用主义求学观 大学是一个神圣的殿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上大学的目标不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为了有工作,有饭吃。于是,有选择实力的学生,一般首选工科理科或实用性强的商学、经济学等,少部分选择了人文学科的学生,不少人也不是出于兴趣和追求,而是上不了理工科,只好将就个文科。结果,大学的专业越来越实用,人文学科从数量到质量面临严重的挤压。这种现象不只我国,美国、日本、韩国等,莫不如是。 面对这种现实,有人妥协,也有人挽狂澜于既倒。 2009年新学期,哈佛大学宣布,对施行了30年的“本科教育核心课程”进行重大调整,出台了被称之为“适应新世纪的崭新的培养方案”。 方案分为8个大的学科类别——“美学与阐释性理解”、“文化与信仰”、“经验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的科学”、“物质宇宙的科学”、“国际社会”、“世界中的美国”。每个大的类别提供数门乃至数十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8大类并非只有人文学科,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在强调此次改革的重要性时,却单单点出了人文学科:“我们认为,人文教育并非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而是通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 实际上,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回应,其背景是两年间美国知识界围绕着人文学科“有用”还是“无用”的一场重要争论。 2007年,针对轻视人文学科的现象,耶鲁大学法律教授安东尼?科隆曼撰著了《教育的终结:为什么我们的高校放弃了人生的意义》,书中说,过去,“一所高校,首先是培养品性的地方,是培育智识与道德修养习惯的地方,这两者的目的是要使一个人能够过上最好的人生。”而如今,科学、技术以及名利已经成为障碍,妨碍人们接受人文教育,去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想要在一个庞大但却空洞的力量的时代寻找意义”,就必须转向人文学科,因为唯有人文学科才能帮我们解决迫在眉睫的“生活的意义何在的问题”,解决“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一位一生都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的著名教授,名字叫斯坦利?费什(Stanley Fish)。费什在博客上发表了题为《人文学科能拯救我们吗?》的文章,他说: “人文学科有何用处?唯一诚实的答案就是,怎么看都是毫无用处。”因为“如果诗人能够发明一种疫苗或者发明一种全球500强的企业愿意生产的有形物质,那我愿意撤回我的结论”。 时间跨过了一年。2009年2月11日,斯坦福大学的10位著名人文学者,应校报记者之约,专门针对费什的观点做出正面回应。 所有学者都对费什的观点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费什的观点是“狭隘的”和“有局限性的”, “人文学科或许不能拯救我们,但若没有人文学科,我们一定会迷失方向。” 斯坦福艺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布莱恩?沃尔夫说:“人文学科鼓励各种思维方式,……它是关于世界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应该置于一所一流大学的教育的中心地带。” 历史学教授戈登?张表示:“人文学科不能被降低到唯有我们直接所能看到与理解的是否有用、是否能够直接改变世界的地步。”人文学科无疑教给我们的是“各种能力——理解与阐释,评价与欣赏,辩论与同意,言说与写作,当然还有思想的愉悦”。 芝加哥一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苏珊?克朗,1980年从耶鲁文学专业毕业,目前已经当上耶鲁的校董。她的体会是,人文教育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阅读、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些技巧,在商业活动中每天都要用。另外,如今的社会变化快,信息多,令人目不暇接,人们对任何东西的了解都浮皮潦草。大学的人文学科,则给你提供了一生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机会,去专心致志地读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这样,你就学会了专注于大局的理念,不被一些琐碎的细节所支配。 美国康州大学一位历史教授用事实作出回答。他对人文学科的没落痛心疾首,回到自己的母校耶鲁大学寻求支持力量。他采访了许多成功的耶鲁毕业生。结果发现,他们不仅大学读的是人文学科,成功后依然认为人文学科是他们成功的基础。 这位教授说:“你仔细一调查就明白,越是精英的大学,那里的学生就越务虚不务实,人文学科的香火就越盛。” 以耶鲁大学为例,在过去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史景迁的中国史课年年几百人上,已经成了传奇。 可惜的是,如今大学越来越市场化。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即使有许多梦想,希望利用大学时期探求人生、了解世界,也没有办法。 有关人文学科的争论,也许永远都无法取得共识。但是,哈佛重新诠释通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能给我们一种启示——人文学科可能无法拯救我们,但至少我们应该确信:人文教育是通向现实与理想境界的一座桥梁。 如今,中国的人文学科同样受到实用主义思潮的严重挤压,人们重经济,重商业,重技术,轻人文精神,轻思想道德。虽然已经被许多人感觉到,但在注重GTP的当下,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反弹,我想总会有这么一天的。事实上,中央已经不再提GTP增长,而提包容性增长,提和谐发展,正是一种纠偏。我们应该高举人文学科有序发展的旗帜,为中国教育坚守一片蓝天。 小百科: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是人性教育,旨在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