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举行大学语文教学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1-12-13 | 阅读次数:1720】 大学语文是当代大学教育中的基础课、必修课。但是,对于这门课采用何种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方法,是一个很值得教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陈绥阳教授,特别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最近,陈校长针对这门课的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汉语言教研室教师们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于12月9日在我校东区一号教学楼204室举行,自下午2:30开始,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人文学院院长杨明棋老师、副院长付世秋老师以及汉语言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开始时,陈校长明确指出了大学语文成为基础的必修课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并且阐述了“语文”一词的发展由来,以及大学语文教育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 接着,杨院长从有关人格渲染、思想内容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学习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针对“为什么要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大学语文应该如何展开教学”这一问题,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李杨老师从大学语文与中小学语文侧重点不同出发,讲述了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重要性;而李媛媛老师则从语文能力的考核上,建议推出合理的考核标准,从而促使教师们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大学语文;李敏老师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入手,提出了主题教学法;王思丽老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专业,选择不同的角度切入大学语文的教学,教师应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阐释给学生;马金玲老师认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是艺术中的艺术。建议将审美教育引入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以独特的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教研室负责人龙怀珠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延续中学语文的教学特征,在排除应试性的情形之下,继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大学语文的特性也要表现在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上,应该以人文性为重,同时兼顾思想性和工具性。 杨院长在认真听取所有老师发言后,对本次座谈会做了总结,他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要明确大学语文的定位、研究方向以及教学目标,要多搞建设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杨院长也对此次会议的讨论作出了总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习大学语文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人文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学习大学语文不仅是对自身人文素养和精神的不断提高和升华,还可以塑造心灵,不断适应社会写作和交流能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赞同每位教师的意见并希望大家将这些意见都落实在教学之中,同时表示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加强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
大学语文是当代大学教育中的基础课、必修课。但是,对于这门课采用何种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方法,是一个很值得教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陈绥阳教授,特别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最近,陈校长针对这门课的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汉语言教研室教师们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于12月9日在我校东区一号教学楼204室举行,自下午2:30开始,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人文学院院长杨明棋老师、副院长付世秋老师以及汉语言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开始时,陈校长明确指出了大学语文成为基础的必修课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并且阐述了“语文”一词的发展由来,以及大学语文教育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 接着,杨院长从有关人格渲染、思想内容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学习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针对“为什么要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大学语文应该如何展开教学”这一问题,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李杨老师从大学语文与中小学语文侧重点不同出发,讲述了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重要性;而李媛媛老师则从语文能力的考核上,建议推出合理的考核标准,从而促使教师们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大学语文;李敏老师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入手,提出了主题教学法;王思丽老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专业,选择不同的角度切入大学语文的教学,教师应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阐释给学生;马金玲老师认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是艺术中的艺术。建议将审美教育引入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以独特的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教研室负责人龙怀珠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延续中学语文的教学特征,在排除应试性的情形之下,继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大学语文的特性也要表现在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上,应该以人文性为重,同时兼顾思想性和工具性。 杨院长在认真听取所有老师发言后,对本次座谈会做了总结,他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要明确大学语文的定位、研究方向以及教学目标,要多搞建设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杨院长也对此次会议的讨论作出了总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习大学语文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人文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学习大学语文不仅是对自身人文素养和精神的不断提高和升华,还可以塑造心灵,不断适应社会写作和交流能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赞同每位教师的意见并希望大家将这些意见都落实在教学之中,同时表示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加强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