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研究中心简介】
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备案)成立于2017年7月,是在2015年西安思源学院中泰文化交流中心基础上建立的,是西安思源学院内设的校级研究机构。
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全面推进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教育部2017年2月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有关工作的通知》,我校在“中泰文化交流中心”前期建设的基础上,组织申报了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并于2017年7月正式获批备案成立(备案号:GQ17313)。2019年1月学校成立了东南亚研究院(处级建制),合署办公,并配置有固定人员编制。
这是我校继2015年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来的又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我校在人文社科学术研究领域及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本次获批成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新成员,标志着我校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交流方面踏上了国家级平台,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跨进了“国家队”行列。今后,我校将以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为平台,大力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争取在国家级研究平台上取得更大发展,为我校的“一流学院”建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7-2020年中心经过了第一个建设期,围绕教育部国别和区域中心的指导性研究课题,组织开展了东南亚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2017年9月申报了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的2项指令性课题,获得了“泰国语言政策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现状和中文学习需求研究”的项目立项。2019年又申报了陕西省重大理论专项课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传播策略研究”等。于2020年上半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核评估,完成了各项基础建设任务。2020-2022年经过了第二个建设期,期间主要实现了咨政情况的突破、学术论文的发表、社会服务、学术平台和宣传平台的建设,并积极开展了面向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2023年申报的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教育研究课题,获得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东南亚中文学习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项目立项。2024年申报的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课题“‘泛安全化’叙事在中国-柬埔寨合作项目中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获批立项,该课题是中心在推进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彰显了我校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目前,我中心围绕着一流学院和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在学术研究方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视野,以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为研究对象,逐渐形成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东南亚华侨与东盟国家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特色。在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方面,我中心借助东南亚国家的优质高教资源,推进了我校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一系列教育合作项目,在学术资源共享、学术平台共建、教授互聘、教师互访、学生交换、课程共享、研究生联合培养及泰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同时,在我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学等专业上凸显了泰国及东南亚文化特色。在东南亚研究平台打造上,我中心与泰国暹罗大学的“中国商务部一带一路汉学中心”签署了联合共建、资源共享的合作协议;与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签署了共建“东南亚研究中心”及“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心” 合作协议;分别在《西部学刊》《白鹿原论丛》期刊上开设了“东南亚研究”专栏。
今后,围绕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我中心将继续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深耕,重点在东南亚研究团队建设上下功夫,吸收更多高水平国际人才,不断推出新成果,努力将我中心打造成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新高地、东南亚研究孵化器,做好陕西与东盟国家文化的交流使者,力争建成西部高校东南亚区域研究智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