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月,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馨悦及专职研究员祝带君赴马来西亚吉隆坡与马来西亚北方大学(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 Kuala Lumpur, UUM KL)Awan binti Ismail副教授进行了多次深度学术交流。Awan副教授在国际学界具有丰富经验和卓越贡献,长期致力于新闻学、传播学及媒体研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Awan副教授本科毕业于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UiTM)大众传播学新闻专业,随后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获得企业传播硕士学位,并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取得新闻实践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她的研究领域包含马来西亚电视受众趋势、政治传播、新闻可持续发展及新闻教育演进等方面。同时,她也有丰富的业界经历,曾在《每日新闻》(Berita Harian)担任记者,在马来西亚电视三台(TV3)任职,并在马来西亚综合媒体学院担任企业与市场营销主管达八年之久。凭借超过25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Awan副教授将学术理论与传媒实践紧密结合,是马来西亚传媒学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第一次学术交流主题:人工智能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机遇与挑战
在第一次的深度交流中,与会各位研究员、学者聚焦于人工智能(AI)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Awan副教授从她的研究经验出发,指出 AI 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传播学的重要变量,它在跨文化交流场景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次交流结合近期关于西安城市形象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案例展开讨论,内容包括:AI 驱动的短视频、虚拟现实(VR)旅游体验、个性化推荐算法如何大幅提升传播效率,使原本需要高度本地化编辑的人力工作得以规模化展开。通过 AI 翻译与字幕生成,信息在中马两种不同语言与文化群体之间快速流通,大大降低了沟通壁垒。
在交流中,各位研究员、学者共同分析了 AI 技术带来的三大机遇。第一,AI 提升了跨语言传播的准确度与可及性,使多语言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更为便捷。第二,AI 增强了传播的沉浸感与交互性,例如基于虚拟现实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让受众即使不身临其境,也能感受到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三,AI 的个性化推荐机制使得信息能够精准触达目标群体,提高了传播效率和参与度。
在讨论的最后,Awan副教授及与会各位研究员、学者共同提出,AI 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当被视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最理想的方式是“人机协作”,即由 AI 提供高效的内容生成与分发能力,而由学者与传播专家把关文化语境与叙事深度。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技术效率,又能维护文化的真实性与情感的共鸣。这一观点得到了Awan副教授的高度认同,也为中心后续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技术介入提供了新的启发。
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馨悦与马来西亚北方大学Awan副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祝带君与马来西亚北方大学Awan副教授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