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留学生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雏凤声鸣白鹿塬 ——西安思源学院主办的《白鹿塬论丛》辑刊第一辑郑重问世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23-03-27]
最近,由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白鹿塬论丛》第一辑,已由权威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白鹿塬论丛》辑刊是中国第一个以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地名命名的学术辑刊,由19位专家组成了一个学术阵容强大的编辑委员会,思源学院校长、全国民办教育协作创新联盟理事长周延波教授任主任委员,副校长赵惠霞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吉发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留学生研究专家周棉教授任主编。
编委会特邀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著名中美文化交流研究专家、美国圣约翰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所所长李又宁,著名中国留日研究专家、日本神奈川大学资深教授大理浩秋,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著名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丁帆,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部主任孙麾等担任顾问。著名学者李继凯、李雪涛、元青、柳建辉、李国荣、赵秀玲等任编委。
《白鹿塬论丛》辑刊为综合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综合类文科学术刊物,具有浓郁的留学生研究特色。脚踩黄土地,足立白鹿塬,“力图把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和延安精神的红色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陕西地方特色的黄土文化,与代表当代中国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留学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留学生的视角和全球的视野,从跨文化的高度和广度,研究中国的现代化和陕西的社会发展”,为白鹿塬丰富的历史发展填补空缺,为西安思源学院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成果支撑;也为陕西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块方兴未艾、生机勃勃的学术园地。
本刊由编委会主任周延波校长的发刊词《雏凤声鸣白鹿塬》导引,简要地回顾了白鹿塬的历史文化,画龙点睛地指出创办《白鹿塬论丛》的文化史意义:“从蓝田人的出现到《白鹿原》的传播,世事沧桑百万年。人类文明的曙光在环绕白鹿塬的浐灞河畔出现:中华民族诞生前行的伟大足迹,也在这片古老雄奇的土地上演绎了筚路蓝缕的华章,不时激发当代人无限的遐思和再‘启山林’的梦想。”而“在21世纪,为千古白鹿塬再增添一个具有时代色彩的‘论丛’,又何尝不是填补白鹿塬历史的空白?这对于当下的学术界,也或许是一缕草野清风,一声稚嫩鸣叫。这缕清风,起于历史迷茫的白鹿塬;这声鸣叫,也发于万古沧桑的白鹿塬!”
第一辑设有六个栏目,内容呈现对中外古今的多学科研究,意在探索人类文明的进程,思考中国的社会发展,繁荣、更新中华传统文化。 其中“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栏目的文章,研究中国共产党与百年留学事业,研究中国最早的水利留学生、陕西蒲城的李仪祉先生的水利思想和对中国水利事业的贡献;还研究了疫情时期东盟来华留学问题等。既有宏观的留学生主流研究,还有陕西地方特色的留学生研究,还有区域性的外国来华留学生研究。“教育 修身研究”栏目以张海鹏院士的文章打头,以价值观的教育为出发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阐述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还创造性地论述了对我国影响深远的“壬戌学制”制定的过程。“文艺学 美学研究”栏目从不同角度探究文学、美学和艺术的意蕴,对美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型、对鲁迅的文化磨合与创新、对白鹿原地名与《白鹿原》小说之间的文化建构等学术论题独抒己见。“文化 历史研究”栏目以历史文化和历史遗迹为依托,展现中华文化的研究价值和魅力。“医学人文 公共卫生”栏目紧密结合新冠疫情的防疫现实,从学术的角度进行探讨;还论述了协和医学院的护理历史以及中外卫生学家。
本辑共发表19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陕西省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准和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准,代表了陕西省留学生研究领域的水平。其中我校作者的文章超过三分之一,高于一般高校刊物的内稿比例,也代表了目前西安思源学院文科的研究格局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目前,《白鹿塬论丛》辑刊第二辑已经定稿,第三辑稿件正在征集中。欢迎校内外专家老师支持惠稿。(文:秦蓁蓁 骆沛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