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方法
发布日期:[2019-10-18]
浅析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方法
傅钰
摘要: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于大学生所必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就创业的概念、学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当下我国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项经济产业层出不穷,同样为缓解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国务院办公厅颁布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这也使得我国涌现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潮。高校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在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自身拥有的创新能力,更需要学校注重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从而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为高校大力发展双创教育事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就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方法进行研究,为高校大学生学习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创新创业的概念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创业活动。这其中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创业者通过整合资源,捕捉商机,并把商机转换为盈利模式的过程,是某一个人或团队通过寻求机会、整合资源,可以创造价值、体现价值的过程,创业不仅可以挖掘个人潜力,还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在二者的关系上,创[1]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业是基于创新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创新强调的是活动的发展性和基础性,是创业的前提,为创业奠定基础。在创新创业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所谓的创新不仅指的是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包含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创业才有了开拓之源。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就需要利用学校这片沃土,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建的意识和精神,让他们参与其中,响应国家提出的相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条件,为创业者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源泉,具体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精神条件。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
1.身体素质。企业家王石积极倡导和实践极限运动,从2002年至2006年的5年时间中,他成功登顶了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他曾经表示:“极限运动使我超越自我而满足”。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基础,学校应注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学生拥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帮助他们历经创业过程中的苦难险阻。
2.心理素质。纵观成功的创业者,不难发现他们都拥有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心理品质和敢于行动、敢冒风险、敢于拼搏、勇于承担行为后果的心理素质,同时还拥有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性强的心理品质,而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正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重要条件。
3.知识素养。在学校,学生除了学习与本行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了解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以外,还需要具备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如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知识素养,为创业创新理论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1.创新能力。创业实际就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事业,所以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有创新思维、无思维定势,不墨守成规,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新目标、新方案,不断开拓新局面,创出新思路,创新是创业者不断前进的关键。而高校作为培养创业人才的摇篮,在高校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2.决策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地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具体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后期的创业过程中,有更加理性的思维面对创业中遇见的各种难题。
3.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当今社会的创业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发展的目标、策略和方法都是根据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社交能力也是必备的技能,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排除障碍,化解矛盾,降低工作难度,增加信任度,有助于创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必修课”。
三、结语
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而本文中主要就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方法进行论述,就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方法上,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以及心理素质,其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学校帮助学生建立好良好的知识条件,让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创业,推动社会积极前进的“浪潮”。
参考文献:
[1]辛华,韩婧怡,徐晶.关于完善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12):1-3.
[2]温娜,田献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9-11.
[3]吴东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163-164.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一05/13/content_9740.htm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第二批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三叶草”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编号:陕教工生〔2019〕2号)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