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型解答方法详解 |
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为主的国家考试,它是一种水平考试和目标参照性考试。在每次公布自学考试成绩时,总有许多考试因几分之差,甚至一分之差而失败,所以,自学者应掌握应试技巧,尽量避免“几分之差”的现象发生,提高考试成功率。 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掌握命题信息 命题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程度等,对考生通过考试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课程命题以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指定教材为范围。考生要全面熟悉所考范围的教材内容,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地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切不可猜测、押题或只看辅导资料,搞临时突击。 调整心里状态防止怯场 考试作为一种对认知行为的测量方法,必然使应考者产生一定的紧张和焦虑,而紧张和焦虑对学业水平的发挥有严重影响,所以,在自学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怯场甚至晕场现象。 预防和克服怯场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增强自信心。要获取好成绩,一定要有自信心。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多想一些有把握获取好成绩的条件,如“自己已经全面和系统的复习了”,“考试就像平时测验,无非在这里多做几道题而已”,尽量回忆和憧憬一些美好的事情,设法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 其次,要善于利用自我暗示语的强化作用。如考生可以暗示自己“今天精神很好”,“考出好成绩是有把握的”等等。通过说话、运动等渠道,反倒给大脑皮层的相对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够有效抑制怯场。怯场时一定全身心的放松,然后再慢慢答题。 第三,松弛肌肉,缓和紧张的心里状态,考试时的紧张和焦虑与个体肌肉的紧张有关,学会松弛肌肉是控制焦虑和减轻紧张、避免怯场的有效措施。因此,考试时,坐姿要放松,一旦双手发生颤抖或有紧张情绪,可迅速拉紧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紧张、也可马上做深呼吸,反复两三次,这时全身肌肉必会放松,就可避免生理、心理的紧张加剧而引起的恶性循环。 掌握答题技巧 首先:缺、错页或印刷字迹模糊的情况,应及时 其次:要仔细审题。在考试的过程中,解答每一道题都要先审题。审题要弄清楚题意,不要“定题”。不仔细审题,容易答错、答偏。有的考生将考题匆匆看一眼,认为题目似乎与自己复习中遇到的相同,就按原来的思路下笔解答,结果文不对题,成绩大打折扣。审题不可求快,文字较长的题目要稳下心仔细阅读。 第三:要认真答题。答题的程序有两种;一是根据答题的时间分配,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二是按照试卷编排的程序一道一道地往下答,如果遇到难题或一时答不出的题目,线条过去往下答。究竟采用哪一种答题程序,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最后,要认真检查,逐一复核,查漏补缺,检查时最好重新审题,防止误答和漏答。 答题要完整准确、条理清楚、突出要点、书写规范。切忌不分段、不分点写下来,眉目不清楚,难以取得高分。对于计算题,要将计算过程清楚地反映在答题过程中,一步步解答,有利于成绩的评定。答题时字迹要清楚,过于潦草会让人难以辨认。同时,考试时应避免提前离开考场,要仔细检查,以免留下空白题。 几种解题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评价等多种能力。在答题时,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正确答案找出来最好,假如没有把握,就应采取排除法,即从排除最明显的错误开始,把接近正确答案的备选项留下,再分析比较逐一否定,最终选定正确答案。 填空题:常用于考核考生准确记忆的“再现”能力,在自然学科中常用于考核考生观察能力与有关公式、原理的运用能力。在答题时,无论有几个空,回答都应明确、肯定,不能含糊其辞。因此考前对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等都要牢记。 名词解释:这种题型一般针对学科中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进行命题,主要考核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答题时要简明、概括、准确,如分值较大,可简要扩展。 简答题:这种题型一般围绕基本概念、原理及其联系进行命题,着重考核考生对概念、事实、原理的掌握、辨别和理解能力。在答题时,既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答案要有层次性,先列出要点,再加以简要扩展就可以。 论述题:这种题型一般从试卷编制的全局出发,能从体现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和基本问题的角度来命题,着重考核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综合能力和创见性。在答题时,要仔细审题,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对要点逐一展开叙述,此时考生应发挥自己的真知灼见,要在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如果对哪些要点把握不大,时间又不允许多考虑,那就宁可多答一些要点。但应避免把不能说明问题或者与答案相矛盾的东西都写上。
|
西安思源学院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邮编:710038 版权所有 © 西安思源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