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涛:回首在思源的日子,我的眼角常含感恩的泪花
校庆20周年专题网
【编者按】韶光流转,盛事如约。在20载办学路上,西安思源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拥有责任担当,有思源情怀和思源精神的优秀校友,许多校友也已经在各行各业取得突出成就。2018年,西安思源学院将迎来建校20周年校庆,为展示校友形象、讲好思源故事、推动母校发展,我们启动了一系列校友风采展和征文活动,邀请曾经在母校思源求学的优秀校友讲述与母校思源的难忘故事和奋斗成长的足迹、艰苦创业的感悟。在本期“校友故事”栏目推出的《回首在思源的日子,我的眼角常含感恩的泪花》一文中,优秀校友高涛讲述了自己就读西安思源学院以来的求学经历、事业成就,以及与母校思源难以割舍的真情挚感。
人物名片:高涛,男,1982年出生,河南信阳人,2001年就读于西安思源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05年1月—2008年2月留校工作,现为河南新县新起点教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母校三周岁的时候,我跟随着母校追梦的步伐,开始了我的追梦旅程,追知识能力的梦,追不悔青春的梦,追改变命运的梦……
2001年8月26日,我怀揣着西安思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哥哥的陪伴下,走进了美丽的校园,当雄伟的汉唐式建筑群映入眼帘时,我的内心被震撼了。校园里,到处彩旗飘飘,人员熙熙攘攘,当年没有高大又茂密的树木,只有那矮小秃头的新栽树苗;没有美丽的思源湖,只有那带着泥土味道的初种草坪;没有这知识海洋般的图书馆,只有那简陋的大型图书阅览室;没有“开卷有益”、“时光流水”主题广场,只有“点石成金”的美丽画面……
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鲜的。当初的我,被母校的“新起点”深深地吸引着,我决定在母校“饮水思源,自强不息”的肥沃土地上扎根与成长。
难忘师恩
办完入学手续,就与我大学第一位启蒙班主任杨爱老师见面了,这是一位极富成熟与沉稳,严肃又不乏幽默,严格又充满爱心,聊得来又靠得住的班主任。对于来到陌生环境的我来说,他像大山,更像父亲。在他的指导下,我填写了《学生登记卡》,领取了校徽,从此我的人生就深深地烙上了“思源人”的印记。
高涛(右)其与班主任杨爱老师合影
高涛学生时期部分荣誉
大一时,在杨老师的培养下,我入选了班委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母校党校的“第一期”纳新培训课,同事也参加了母校团校的“第一期”团干部培训课。在这里,我接受了全新的党团教育,受益匪浅,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在的宿舍8名同学,毕业时有6名同学加入了党组织。
大二开学,杨老师不再是我们的班主任了,荣升为我们系的副主任(主管学生管理工作)。新的班主任是肖白娥老师,她温柔贤淑,细心体贴,面对我们这帮“调皮”的学生,没少受“委屈”!记得有一次我母亲在家病重,没钱治疗,我便决定辍学打工,一个人在宿舍收拾东西,肖老师知道后赶到宿舍,拽下我的行囊,拉着我的手,耐心地跟我谈心……重新帮我铺好床铺,然后起身命令:“上午还有两节课,快进教室!”就这样我的大学才得以继续。
大三开学,我们还没来得及跟肖老师说声“珍重”,她就因个人问题离开了学校。不久,敬爱的钟华老师成了我们第三任班主任,她陪伴我们走过了大三、大四的奋斗时光,她是师者,更像母亲,把对我们的爱和温柔总是用“斩钉截铁、果敢刚毅、语重心长”来掩示着,自私的我们像一群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吸吮着那些蕴含在其中如乳汁般的母爱。钟老师,其实我们一直都懂您!
最难以忘记的是大四那段“艰苦的岁月”,为了配合母校解决“生源充足,校舍难容”的困境,在学校的统筹部署下,在杨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系全体大四毕业生举旗搬到学校租来的“西校区”,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难以言表。钟华老师勇挑重担,不辞劳苦,不畏艰难,记得搬家那天下着中雨,钟老师和我们一起在雨里往返东西校区数个来回,都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湿透了她的脊背。
就这样,杨老师和钟老师在“西校区”与我们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同甘共苦,用思源精神将我们送别至一个个工作岗位,相信转身的我们,眼角都是饱含泪花的……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有大师之谓也。在思源学院,我们不仅有大楼,更多的是大师,来自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众多名师教授为我们授课,他们将知识播撒在母校的每一方讲台,传递给每一位思源学子,陈忠实、王立群、张贤亮、从维熙、熊召政等诸多名师大家云集“思源大讲堂”,至今我还能回味起那种在浩瀚的文学之海中冲浪的感觉,再次说声:谢谢你们!
学习为本
“坚持就是胜利,向‘过关’奋进!”这是我们当时学习的冲锋口号。我们要学好母校开设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参加陕西省自学考试,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文凭。老师们授课的教材基本上都是“自学考试”教材。
提到自学考试,特别是西安的自学考试,规范、严格、含金量高,就三个字“拿证难”。说实话,这是一个“智力”+“体力”+“毅力”+“心理”的奋斗历程。在每一个清晨,思源湖畔、各大景观花园、主题广场等区域,都有无数思源学子学习的身影,朗朗读书声展现出浓浓的学习氛围。学习方面,除了老师的循循教诲外,我有一个独特的学习习惯,文科类的复习,基本上都是在教学楼楼顶的阁楼里,大声的朗读背诵绝对不会影响他人;理科类的复习,我选择图书阅览室,那里安静,关键是还有很多资料可以查阅。
高涛(4排右8)毕业照
我是幸运的,在获得母校毕业证书的同时,也顺利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并取得了学士学位,那一刻我感叹:自考毕业证书都能“熬”到手,以后还会有什么事情能难倒我们的呢!
课外锻炼
回忆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母校那各具特色的大学生社团。大一时,我加入了口才协会,在这里,不仅能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锻炼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上大二时,我和一些好朋友一起,在师兄彭斌的引领下,创建了“青年素质拓展社”,记得我与副社长于考文总会利用课余时间,不约而同的在教学楼西二楼的过道上“碰撞”,有一种诠释“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大三时,我得到了在母校团委《思源》期刊编辑部锻炼的机会,主要参与了校刊的编辑工作,并出刊数期。
高涛(后排左2)学生时期与其《思源》编辑部成员合影
高涛(后排左2)参加学校团代会秘书组
在母校正式成立共青团西安思源职业学院委员会之际,我有幸参加了筹备组的工作,主要是参与秘书组的文稿编写工作,在团委书记马世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胜利召开了“共青团西安思源职业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在老师们的培养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努力,我获得了一些小小的荣誉。至今,那一张张荣誉证书还留在我的身边,激励我不断奋进向前。
留校工作
母校不仅授予了我知识,同时也给予了我认真工作、回报社会、热爱教育的高尚情怀。2005年1月,在“西校区”老师们的推荐下,通过层层选拔,我留校并担任了外语系的班主任。开始了“师兄+师弟师妹”的教学管理模式,特殊性可想而知,与这些可爱的已经进入大二下学期的学生在一起,我们有磨合,也有默契;有“战斗”,也有“共鸣”。两年多下来,我们积攒的是深深的师生情。那届学生毕业时的一场思源商业街“金胖子牌”麻辣烫聚会,至今令我难忘。那时,我们说好不流泪,可是好多同学还是没有忍住;我们约好了不久再聚首,可是一挥手十年过去了,只是在“信号”里表达着对彼此的思念……
高涛(前排左2)留校工作时期与所带班级师生留影
高涛留校工作期间参加2007年延安培训会
高涛(左1)留校工作期间参加学校新生军训并任指导员
我送走了2003级的师弟师妹们,又迎来了2007级的小师弟小师妹。一个学期的时间,我带领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有着很强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与他们说好一起“毕业”的,可是由于个人的特殊原因,2008年2月,我背起行囊,离开了深爱的母校,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在这里我要真诚地与2007级的师弟师妹们说声:对不起!
在母校工作的三年里,我得到了系领导张俊丽老师的很多帮助和指导,还有同事们的大力支持,我们之间有着深深的友谊。老师们,我们相约吧,在母校建校二十周年华诞之日,一起到思源的餐厅吃美味的思源饭,好吗?
离开母校后,我在江苏苏州打拼了六年,在一家公司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14年1月,怀揣着教育创业的梦想,我在家乡河南新县创办了新起点教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民办教育性质的培训学校,主要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以及书法、美术、音乐等艺术培训。目前拥有三个校区,专兼职教师40名,累计培训学员达2650人,自主开发培训教材40余册,试卷数百套。在未来的创业路上,我将继续秉承“至诚求真,务实创新”的思源精神,为民办教育事业而奋斗!
忆流年,饮水思源;展未来,自强不息。在母校建校二十周年华诞之际,衷心祝愿母校蒸蒸日上,辉煌腾达,早日成为中国一流乃至世界知名民办高校,祝愿所有思源人身体健康、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