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以评促强

明AI之道,精智工之技;产教融创,育数智匠才

专业设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内容详情

人工智能

发布日期:[2025-07-16]

 

人工智能专业
统招本科 学制四年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化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较强把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自觉意识、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可迁移跨界适应能力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创造意识和较强应用实践能力的,能够适应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领域系统开发、设计、测试、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1)新工科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是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而生的新工科专业。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2)专业教师成果显著。本专业教师积极凝练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年取得教科研项目8项,研究经费6.5万元,出版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奖成果4项,专利9项的良好业绩。
(3)学科竞赛指导经验丰富,成果种类丰富。本专业教师多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多次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发现杯软件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学科竞赛指导工作,所指导学生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具有丰富的竞赛指导经验。本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成果种类丰富,其中2024大创项目立项3项,数学建模竞赛省级获奖3人次,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获奖2人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1人次。
核心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值分析、Linux 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基础、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专业负责人
张娓,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2013年中科院深圳技术研究院学习进修一年,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进修一年。出版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1项,国自然培育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完成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学生撰写EI论文并在全国会议上进行宣讲;获得西安思源学院微课大赛优秀奖、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科学技术二等奖、西安思源学院青年英才奖等多个荣誉称号。在校主授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
实验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
学校与企业共建了AI产业学院,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教学与研究平台,在专业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撑。
本专业拥有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综合实验中心”和“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技术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总投资340余万元),其中“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综合实验中心”是开放实验室,可实现24小时校内自主完成开放性实验学习。此外,除必要硬件实验基础设施外,还包含多个人工智能基础实验库资源,附带近2TB用于科学研究的实验数据,为学生专业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及科学研究提供充足、前沿的实验教学条件。
目前,本专业已与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有限公司、长沙CSDN、西安软件园、南京云创公司、华清远见科技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2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所拥有的实践基地与实验平台能够高质量保障人工智能专业学习。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就业于计算机、软件、游戏、电信服务、通讯设备制造、交通、能源、卫生、银行等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研发、仿真建模、智能系统集成、云端智能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应用系统的开发、管理与运维工作。据《2024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达7800亿元,同比增长30%,但人才缺口突破600万,算法工程师、大模型训练师、AI伦理专家等岗位供需比高达1:10。智联招聘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报告显示,人工智能行业平均薪酬为13594元/月,位居行业榜首。
专业相关资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应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