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人工智能学院团总支联合校团委红十字会、医学院团总支共同开展健康科普专题活动
发布日期:[2025-11-07]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安全教育的部署要求,提升学生传染病防控意识与运动安全防护能力,2025年11月5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团总支联合校团委红十字会、医学院团总支,在西阶三教室共同举办健康科普专题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何凯老师担任主讲人,围绕出血热预防与运动损伤应急处理两大核心内容展开,人工智能学院25级部分学生、医学院学子及红会志愿者参与学习。

在出血热预防板块,何凯老师结合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的防控要求,系统讲解汉坦病毒的传播路径与致病机制。他重点强调,鼠类排泄物形成的气溶胶吸入、破损皮肤接触污染物等均为高危感染途径,特别提醒长期参与户外实践的学子尤其加强防护。针对“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典型症状,以及发热期、休克期等病程特点,何老师明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处置原则,并详细演示环境灭鼠、疫苗接种、污染物规范清理等实用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防护环节采用“理论+实操”模式。何老师首先剖析热身不足、训练不科学等五大损伤诱因,着重强调“预防优于治疗”的健康理念。针对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常见问题,他系统讲解“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的应用细节,现场示范弹性绷带“八字包扎法”、“冰敷时效控制”(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等应急处理技巧,让学生直观掌握制动、加压、抬高患肢等关键操作。互动环节中,何老师还针对学生提出的运动后恢复、等问题逐一解答,纠正日常防护中的“热敷替代冰敷”“过度按摩拉伤部位”等常见误区。
此次讲座不仅提升师生对运动损伤和传染病防控的认知水平,更强化大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对能力。未来,人工智能学院团总支将以安全教育形式创新为突破口,聚焦“急救知识普及、实践能力提升、志愿公益服务”三大方向,通过专题讲座、急救实操演练、校园健康志愿活动,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着力将急救技能培育为学生必备能力,助力培养有健康素养、懂应急技能、具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为平安校园建设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