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主页

我中心首席专家 胡月星教授、特邀研究员 袁书杰博士参与组办“贴地行走”博士国情观察团赴贵州调研(一)
发布日期:[2018-06-13]

                                                                          

 

【直播实录】“贴地行走”博士国情观察团赴贵州调研成果分享会
6111430,“贴地行走”博士国情观察团赴贵州调研成果分享会在贵州省委党校举行。今贵州全程作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点评嘉宾简介:
  刘志伟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学会理事。除担任国家行政学院高中级领导干部所有主体班次教学之外,还多次为中纪委、中央办公厅、中组部、外交部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等举办领导学、管理学、时事政治、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等讲座。
 
  邱中慧教授,贵州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公共管理教授,贵州省性别平等专家库核心成员,长期从事公共管理相关教学和研究。多次荣获省委党校优质课奖。在《理论探讨》《太平洋学报》《贵州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胡月星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心理学教授,领导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912月—201112月挂职担任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12年荣获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证书荣誉称号。2007年至今,连续8年荣获中国领导科学年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丁士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支持计划。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农村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从事农村发展问题研究,主要是农户贫困与生计问题研究。多次负责组织湖北省委组织部和省政府扶贫办委托的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精准扶贫绩效第三方评估工作。
 
  赵淼教授,贵州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4:34
分享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主持人:宁华,我是主持人:宋喜林。
  欢迎大家参加“贴地行走”博士国情观察团成果分享会,出席今天活动的嘉宾主要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志伟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月星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竹立家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丁士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玉萍教授,还有来自贵州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登发先生。参加今天现场分享会的同志主要有:“贴地行走”博士国情观察团全体成员、贵州省委党校的部分老师和学员,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14:37
【第一组分享】
  主持人(宁华):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年来,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如何看待这个缩影?背后的理论逻辑是什么?这个缩影对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个缩影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为此,贵州省委宣传部和贵州省委党校启动了“贴地行走”博士国情观察团,今天是博士国情观察团在贵州大地贴地行走之后的首次分享。为了快速全面的了解贵州,贴地行走观察团的20位博士分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以团队领衔教授的身份做指导。5个小组分成五条线路走进贵州大地进行调研,五条线路分别是:红色基因与良知悟道线路、社会治理创新线路、基层党建线路、贫困突围与乡村振兴线路、多彩传承与绿色发展线路。我们就这次观察团的首次成果发表。
  1508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对“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了“知行合一”,创建了“阳明心学”。1935年的遵义会议、苟坝会议,作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我们党开始走向成熟。跨越时空,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的发展仍然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掌声有请第一组“红色基因与良知悟道”团队上场。
  张翱:大家好,我叫张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
  刘晨曦:大家好,我叫刘晨曦,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邓笑:大家好,我叫邓笑,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李哲:大家好,我叫李哲,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国家行政学院)。
代表一组发表“贴地行走”的感言。
  经过3天在贵州的“贴地行走”,我们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寻找贵州基因。什么是贵州基因?请大家追随我的演讲来看一下。
  我的分享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阳明悟道,二是遵义会议,三是苟坝新貌,四是贵州基因。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龙场悟道的修文县,500年前,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冬,王守仁上疏论救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而触怒刘瑾,被谪贬至贵州修文县龙场当龙场驿驿丞。他来到龙场之后,对本地的少数民族进行言传身教,在这过程中他发现了良知悟道,最后创立了阳明心学。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以知促行,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法。阳明悟道之旅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王阳明在进入贵州时,他的心情是比较沉重的,他只是“观玉屏山”,但到了飞云崖,他已经开始“游赏”。可以发现,贵州的自然风貌,人文文化为他的心态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促使他最终在贵州完成了人生转折。
 
14:40
  李哲: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19351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借用一个观点,遵义会议就是共产党的龙场悟道,从此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国革命从受挫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说中央红军在贵州完成了其历史性转折,随后渐入佳境,最终实现了价值追求。
  第三个点我们来到了苟坝。苟坝会议是19353月在苟坝的一场会议。苟坝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苟坝,我们发现这里已经从原来的落后面貌完成了转型,有文化体验、有综合农业,苟坝乡村的华丽转身,基本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大任务。
 
14:43
  李哲:边走边想,边走边谈。我们的教授一直在对我们进行教育和交流,贵州的基因到底是什么?从阳明悟道、遵义会议、苟坝新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变化。
  “变”有三个内涵:首先是人的变,王阳明在此实现了人生转折,提出了阳明心学;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团体,在此实现了革命道路的转折,最终实现了价值追求;苟坝新村作为一个区域,由贫落的面貌到现在的乡村振兴,也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所以,贵州是一个求变之地,贵州基因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和成功的空间。
  贵州基因与共同成长的关系,经过讨论,我们用一个图示表示。
横轴表示距离,从右到左表示我们离贵阳的距离,圆点代表就在贵阳。另一条线代表井喷式发展的旅游产业,过来旅游的人实现价值提升。纵轴是价值和时间轴,随着在贵州贵阳停留的时间长短,我们的价值逐渐上升。即使旅游的人在贵阳待了三五天、七八天离开贵州,他的层次和境界已经得到了提升。纵轴叫“黔来发展”,就是说人、资本、物、信息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流入贵州,通过时间上的日积月累,得到了价值上的提升和升值。这个轴结合贵州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实践,可以发现贵州正是通过这两条路径,通过这个坐标轴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华丽转身。
  贵州的血液有成长和成功的基因,贵州也能帮助人、企业投资,实现升职和成功,因为这里有贵人相助。我们组也相信在贵州这个画卷上,一定能画出波澜壮阔的画卷。
 
14:45
  主持人(宁华):非常感谢李哲同学的分享,从历史传承到现在的经济发展,都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也提出了他们的思考。接下来有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志伟教授作点评,有请。
 
14:45
刘志伟:
  刚才红色基因和良知悟道的李哲博士代表第一组汇报了此行感受,让我点评,我感到非常受教育,也感到这几天价值升华了。第一考察组能够得到这样的感悟,也得感谢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党校的精心组织、策划。在这个组里,有省委党校的汪建初教授、唐正繁教授,他们两位对贵州有深刻的感情和体验,这也是我们这次能够收获满满的原因。
  就第一组李哲博士的感悟,我谈谈我感悟的感悟。
  这个组在修文直观地感受到龙场悟道,我记得世界著名的文化史大师说过:“世界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唯一生生不息、文脉没有中断的就是中华文明”。在这五千年没有断绝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中,王阳明在贵州创立的“心学”是其的瑰宝之一,他在贵州这片热土上悟到了知行合一的心学。在遵义苟坝,我们看到了红军2.5万里长征,这是人类的伟大史诗。
  为什么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军队的历史、我们当代中国的历史在贵州这方热土上诞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想追问一下这个变革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目前想到的是理想、信念,是精神文化中的一个内涵,我常常说“三个万”:一是万里长征。为什么这支队伍不散?是因为理想信念。二是万里取经。再往前说,1400年前,一个年轻的和尚玄奘向西出行,19年的艰难跋涉,几万华里,从印度取回真经,又在大唐首都的大雁塔里再花19年,把古印度梵文翻译成汉文,靠的是理想信念。三是万里长征。2200年前,我们先人在北方建立起人类地球上最伟大的人工建筑,靠的还是信念。从万里长城、万里取经、万里长征,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党、这个军队、这个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悠久灿烂历史文化传承中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遭贬的王阳明不可能站在当年的蛮荒之地龙场悟道,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我们这个党、军队没有走到贵州就散了。因此,我想我们变革背后的精神传承是信念,可以说到为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能取得这样巨大的变革,我们凭着这个理想信念,相信贵州能够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创造新的辉煌,谢谢大家。
 
14:50
  主持人(宋喜林):党校有一位领导对阳明心学、红色基因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和观点,请他给我们分享一下,他就是汪建初。
 
14:53
汪建初:
  这次邀请了这么多专家和年轻才俊齐聚贵州,为的就是“缩影”。缩影到底是什么?贵州在过去五年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字“大”: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大射电……很多大。把所有的“大”合起来就是贵州提出的“三大战略”: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透过这三大战略,可以看出贵州在干什么?大生态是恢复地球几千年前的状况;大扶贫是要解决五千年来农耕文明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即解决老百姓的贫困,最后让大家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共同致富;大数据是为了抢占后世战略主阵地,这“三大战略”贯穿世界五千年。当我们再回过头看王阳明、看长征,又会发现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我认为齐聚贵州不仅仅要解决已经发生过的实践,还要去迎接没有发生的实践。
  在我的心中,有几个问题是二十大之前必须要回答的。第一,以人为本,人的本到底是什么?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第三,我们都信仰马克思主义,那马克思信仰什么?第四,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信仰什么?这些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回答。我们今天不仅在这里回答曾经回答过的问题,还希望大家汇聚到这里回答没有回答的问题,这才是目的。我非常希望这个地方成为“聚议厅”,也希望成为“众议堂”。
 
14:58
【第二组分享】
  主持人(宁华):五百年前有王阳明、有刘伯温,而今有瓮安的大安。下面有请第二组“社会治理创新团队”团队上场,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请团队代表分享你们小组的观察成果。
 
15:00
  林少华:我是林少华,来自清华大学环境科学工程专业的博士生,是做稀有金属的。
  胡文兰:我是胡文兰,来自中央民族大学2017级的博士,我的研究方向是南方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
  樊裕:我是樊裕,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我的研究方向是行政法学原理。
  王甜甜:我是王甜甜,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我的研究方向是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技术平台。
 
15:03
  胡文兰: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分享。10年前瓮安事件还令人触目惊心,瓮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瓮安为全国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样本,我们调研组进行了三天的调研以后总结了5点经验。
  1、一是一个中心,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尊重人民的发展意愿,培育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水平。
  2、两个建设,双网建设和双联中心建设,推行网格化和网络化的结合,搭建天地人的社会网络构架,加强民生应急与社会治安防控。
  3、三个书记和三个“下沉”,驻村书记、包村书记、村支部书记,两个“下沉”,“服务下沉”、“考核下沉”,真真切切发挥党在社会治理当中的作用。
  4、四个体系,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平衡体系、保障体系。
  5、五种权利,充分发挥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保障作用,强化群众的选举权、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表达环。还有一个五,产业示范、环境示范、治理示范和文化示范以及组织示范。
  12345总结起来就是瓮安紧紧抓住共治的关键,从乱到治到安,提升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瓮安的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详实丰富,接下来由我们的组员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案例。
 
15:05
  樊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布:“到2035年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基本建成,社会治理离不开法制化”。下面我从自己专业的视角来介绍一下瓮安县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正是采取了法制宣传教育才取得了瓮安的成绩,正是采取了法制宣传教育才使瓮安为国家的社会治理创新做出恭喜。现在用人民群众总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最朴素的语言向老百姓讲法制宣传教育,瓮安县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根本的好转。进行好的法制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瓮安县采取了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瓮安县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回家之后学生给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这种方式值得大家肯定,也值得全国其他地方的推广。
  林少华:瓮安在社会治理、构筑美丽乡村行动,全省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行动中以村民为主体,通过比一比、说一说、赛一赛的形式结合村民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社会治理创新是网络和网格的加强化,推动乡村战略的样板,这是我的第一体会,希望大家提出批评。
  王甜甜:所谓的网格化就是县乡村各级领导主动联系群众,每一个网格长服务30户农民,做到每一户农民都有人及时关注和服务。这个服务中推动了乡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整体推进。
  网络化其也是在网格化的过程中,收集每一个农村、每一户农户、每一个农民全方位的信息,构建起民生大数据服务系统。这种模式与国家社会治理的目标完全吻合。习总书记指出:“要构建天地一体网络空间”。通过网格化,做好社会管理,夯实地基,通过网络化及,打造数字空间,虚拟现实结合,大数据才能落到的实处。
  贵州省大数据战略深入推进的深度缩影,也是为国家大数据战略如何落实的深度缩影。目前网格化+网络化的模式,已经推行到全州,并且还在不断的深化发展。这种模式有可能成为国家网络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这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网格化+网络化以社会治理创新,带动网络强国战略,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瓮安探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5:10
  胡文兰:我们小组在对瓮安调研过程中认为有三大亮点。
  一、在社会治理中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变社会治理的课题为社会治理主题,发动了人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把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充分结合起来。
  这次调研是理念和实践碰撞的深刻体会,我们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社会治理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应用,从挖掘保护、常态利用、发展管理都有深入的思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的此次机会。
 
  主持人:请贵州省委党校公共管理部副主任邱中慧教授点评。
 
15:12
  邱中慧:这个点评应该由竹教授来点评的,但是由于他在北京还有别的工作,就由我来为我们小组的分享谈一点感受。
  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提起自己的头发脱离地面的,是要实践与理论碰撞才能产生新的火花。这次调研,通过他们的分享,我感觉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是真真切切的感受,有的是对瓮安经验的总结和体验,有的是有理有据的论述。我有三点体会:
  一、观点是比较新颖,特别是谈的四个观点,就是共治的观点,共是非常关键的,怎么去共治?现在没有明确的说法。瓮安给我们提供了,要共治必须有四个体系,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平衡体系、保障体系,这四个体系的出炉是瓮安的县委书记和竹教授伙同交流团提出来的。
  二、瓮安的社会治理体现出由一个治理的客体如何变为治理的主体。因为在以往的治理当中怎么样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让他来参加社会治理,才能达到共治和共享。
  论述很精采,他们从每个人各自的角度讲到在瓮安看到的案例,最后来提出观点。
  三、关注多元,他们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关注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们有社会治理法制化这个角度,有从乡村治理、协同治理的角度。还有从大数据如何助推基层治理的角度,所以我觉得是关注多元。
  我自己谈两点感受。
  一、我认为我们下一步要社会治理,瓮安以人民群众为利益的中心,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导向。
  二、下一步治理当中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才能达到我们所想达到的理想目标。
 
15:14
  主持人(宁华):谢谢邱中慧教授,在这里提到中央党校竹立家教授,竹教授是我们第二组的领衔教授。竹教授给我们录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下。
  主持人:感谢竹教授的分享。
 
15:15
【第三组分享】
  主持人:瓮安从大乱到大治再走向大安,这开创了贵州经验,同样也为中国提供了非常好的范示。看过了瓮安,接下来这个村庄同样具有代表性,就是贵州安顺市塘约村。这个村长期以来是国家二级贫困村,直到2014年,一场罕见的洪水让这个村雪上加霜。大灾过后,村民们痛定思痛,用三年时间,从一个贫困村一跃成为一个年均纯收入过万元的小康村,这是新时代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新路,也为新时代农村脱贫致富树立了样板,同时也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精准扶贫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场逆袭的核心支撑力量是什么?接下来有请第三组“基层党建”团队为我们分享。
 
15:16
我中心 特聘研究员 袁书杰博士发言
                                                        
  袁书杰:大家好,我叫袁书杰,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专业的博士生。
 
  罗星:大家好,我叫罗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博士生。
 
  郭芷材:大家好,我叫郭芷材,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博士生。
 
  王永厅:大家好,我叫王永厅,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博士生。
 
袁书杰发言
  袁书杰:大家好,我们是第三小组,我们这组在胡月星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安顺塘约村。塘约之行,在村的山头树立着四个大字:穷则思辨。宽广的马路,一排排小洋楼,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这里环境优美,产业兴旺。
 
  罗星:塘约只有50多名党员,在2年时间里,带领3000多民村民摆脱贫困,创造性地应用了毛主席关于党支部的思想“把党小组建立在村民小组当中”,每个村民小组都建立一个党小组,全村11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都承担起了收集村情的作用,党员合不合格由村民说了算。
 
  郭芷材:2014年,一场洪水席卷了贫困村塘约村,村民们不是向政府拿钱要粮,而是提出我们要修一条路。我同样看到许许多多的塘约村村民,用自己的土地入股,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样的精神,让一个贫困、安静的村庄重新发挥出了勃勃生机。
 
  王永厅:我看到一名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2014年的一场洪水,将塘约村冲成一片废墟,但我们到了之后看到的是漂亮的房屋、整洁的街道、微笑的农民、热气腾腾的土地。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左文学头上的白发和他忙碌的身影。
 
  袁书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罗星:塘约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与基层党组织密不可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特别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作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服务党的治理的堡垒,塘约村的党支部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堡垒。
 
  罗星:我还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要靠内生动力”的思想,塘约村就是这样的内生动力,通过组织群众、村民,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办事、办好事的制度优势。
 
  王永厅:我们还听到了一个感人的好故事,2000年,左文学被村民选为村主任,因为忙于生意,他想拒绝这次机会。关键时刻,左文学的父亲(原老支书)告诉自己的儿子:不能老想着挣钱,盖再多的房只需要一张床,消化再好一日只能吃三餐饭,你到我这个年龄有钱也没有用。一个父亲的话语,让我想到了信仰,这是贵州农民、贵州农村老党员将信仰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传递,这种信仰在中国、贵州农村的传递,给塘约村种下了一颗幸福、希望的种子。
 
  袁书杰:塘约之行,我深深受到一个启发,在发展建设中,从贫困村到富裕村再到小康村的华丽转变,关键就20个字: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共同致富。这样一种经验,是“塘约经验”,而且被越来越多的村庄所学习和借鉴,因为它已经激活了农村的新活力,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罗星:不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基层党建也是生产力,塘约道路正在诠释这个论断。
 
  郭芷材:我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塘约精神,得到的是一种抱团发展的塘约精神,感恩奋进和自力更生的塘约精神,还是一种改革创新的塘约精神,这不就是新时代贵州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吗?
  王永厅: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官职,没有什么原因,也没有什么理由,能够阻挡你为人民服务。以上就是我们组的体会,谢谢各位专家。
 
15:27
  主持人:不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党的建设更是生产力。接下来有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领衔教授胡月星教授作点评,有请胡教授。
 
15:27
我中心首席专家 胡月星教授发言
                                                                 
  胡月星:我的点评如下:
  第一,他们有眼力。他们不是走马观花,他们不是道听途说,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发现,找到塘约变化的点点滴滴。
  第二,他们有心力。他们用心在感悟,用心在思考,他们思考了很多,对他们提升了很多,有心就有智慧。
  第三,他们有能力。看他们的表现,今天从想、从看、从悟到收获,一个年轻人如果从内心当中能感悟到的、想到的通过眼睛自己看到的,能够用心把它消化到的东西,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岁月当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第四,他们有潜力。他们满腔热情,对贵州的父老乡亲倾注了感情,我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岁月中,能把这种感情用在家乡的奉献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