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与制作 [陕西省重点专业,文理兼收,统招专科,学制三年] 专业性质及前景分析:该专业培养新闻记者、编辑、校队、传播以及宣传工作的专门人才。 记者素有“无冕之王”称号。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工作者更是受到社会热捧。网络“21世纪最具前途的职业调查”中,新闻记者居前十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专业优势与特色: A.该专业为陕西省重点专业,获得政府和学校许多师资、经费的特殊支持。 B.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新闻专业教师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的组成部分。 C.专业带头人赵全章教授任职新华社记者24年,所写《彭加木你在哪里》风靡全国,后来创办过西北大学新闻系等,出版著作11本。 D.与省、市所有电台、电视台、报刊媒体建有良好合作关系;广播电视、新闻摄影和图文设计制作三个实验实训室,装备先进。保证工学结合,能力培养。 E.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强调社会洞察力和评判力,实施多调查、勤采访的“能力工程”。 F.学生可获得摄影师职业资格证,助理网络编辑师证,秘书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证,普通话等级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等。就业前景看好,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21世纪最具前途的职业调查”中,记者位居前十。 设置课程:新闻学、传播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短片制作、新闻传播电子软件、电子排版技术、报纸编辑。多媒体制作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信息编辑、媒介经营管理。电视节目策划、主持人节目、电视节目编导、电视画面编辑、播音与主持等。 学科带头人简介:赵全章,男,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华社记者工作24年。发表消息、通讯、杂文、散文、报告文学等五百多万字,出版新闻学专著五部。所报道的彭加木罗布泊罹难、王洛宾重返歌坛、华罗庚慧眼识才等独家新闻,风传一时。转战教育界后,先后创办过西北大学新闻系、思源学院新闻专业等三所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并使思源学院新闻学教育后来居上,2009年获得了“陕西省重点专业”称号。赵教授在全国新闻界有广泛而良好的人脉资源,包括中央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借此,建立了10多家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力地保障了新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新闻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科带头人简介:付世秋,女,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副教授,陕西省普通话测试员。文学学士,法学硕士。2000年9月就职于西安思源学院,具有丰富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经验。主讲大学语文、写作等课程。参与编写教材8部,发表论文20余篇。教学课件《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赛区获优胜奖。 学科带头人简介:杨茜, 女,讲师,新闻教研室主任。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具有系统的新闻专业理论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主讲多门新闻专业主干课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年轻的业务骨干教师。秉持“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庆幸自己能走上三尺讲台。真心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去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所作为的有用之材”的信念。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的有用,教与学得到了良好的互动。主讲课程被遴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多次被评为思源学院优秀教师。 教学团队简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是“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的组成部分。现有教师14人,其中1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1人。在这支队伍中,包括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胜奖获得者1人,学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获得者1人,校级优秀教师1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就业方向:本专业各方向分别可到党政机关宣传部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摄影摄像、播音主持、媒介策划、网络传播、文案写作、宣传管理等工作。也可到文化出版部门、图书公司、报刊杂志社、书店等出版领域从事编辑、校对、图书策划、出版物经营、流通管理、市场开发、营销发行等就业。 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学生可获得摄影师职业资格证,助理网络编辑师证,秘书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证,普通话等级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实习实训基地: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校内建有5个实习实训室:中文阅览室、摄影摄像室、广播电视实验室、图文实验室、摄影棚。实习基地包括陕西电视台、西安晚报、白鹿书院和《秦岭》杂志等。 教学成果: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新闻教研室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的组成部分。专业课程《编辑学概论》是校级精品课程。 在学生中实施多读多背多写的“能力工程”。成立有文学社、书画社、音乐社等,有《青春纪念册》、《校园消费报》、《时益报》和网络杂志《一号街区》等学生自办刊物。